湖北日報客戶端 | 劉楚昕與武漢讀者面對面:重新回到嚴肅文學的閱讀之中
2025年7月13日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韓曉玲 實習生 陳雯茜 通訊員 李詩苑
“我每次面對這么多讀者,心里都非常忐忑。”7月13日,第二屆漓江文學獎虛構類獲獎作品《泥潭》新書分享會在湖北省外文書店舉行,現場人頭攢動。因在獲獎感言中深情懷念去世女友而爆火網絡的湖北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青年作家劉楚昕說,網友和讀者們的轉發與點贊,把他捧到了一個不屬于自己的高度。每次為讀者簽名,他都很緊張,也不斷安慰自己——就當成是為中國文學發展和全民閱讀做一點貢獻。
劉楚昕說,現在娛樂方式很多,如短視頻、影視作品、網文等,嚴肅文學市場在逐漸萎縮。這么多人為文學聚在一起,他認為大家喜歡的不是自己,而是喜歡文學,于是他安慰自己,讓焦慮的心平靜一點,當作是把文學的閱讀氛圍傳播給大家,讓大家重新回到嚴肅文學的閱讀之中。
劉楚昕的小說《泥潭》預售三周便達40萬冊,成為今年的現象級文學作品。這部小說從辛亥革命拉開帷幕,以武昌起義為舞臺,幾經修改,最終留下了17萬多字。他在后記中寫道:“最終定稿之前,我仍在一遍又一遍修改,總覺得這里可以完善一下,那里還未令我完全滿意。如果不是有個‘deadline’(最后期限),恐怕我還可以繼續改一個星期、一個月、半年……”
活動現場,劉楚昕介紹了小說內容和創作經歷。他告訴讀者們,他一直給自己施壓,一定要把小說改好,不能讓大家失望。“如果能再多給一點時間,我還能再改,但是編輯老師說,沒有哪一部稿件是完美的,到時限必須強行停止。我想也只能這樣,雖然還有很多遺憾。”他說,評審老師看到出版的小說后覺得還不錯,但到底是不是不錯,他也不知道,只能交給讀者來評判了。
“看到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年輕人在走一條正道,這是我為湖北文學感到特別自豪的一點。”著名作家劉醒龍此次也來到活動現場。他認為,劉楚昕一直在默默地寫,不找任何人,不走任何捷徑,不搞任何歪門邪道。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良心、對得起文學本身,這是一種正途。文學不是看你跳多高、跑多快,最終是看你能走多遠、能走到什么境界,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走正道,才能走得遠。
熱情的讀者們與劉楚昕現場進行互動交流。他告訴讀者,你想放棄,隨時都能放棄;你想重新開始,你也可以重新開始。大多數人的人生總會遇到一些迷茫期,如果不知道怎么辦,就面對自己的良知、面對自己的本心,自己的本心是追求什么。就像他寫作一樣,經歷了不少人生變故和打擊,最終堅持把稿件修改完成。他之所以從打擊中走出來,就是堅持本心,想做一件自己一開始想要做的事情,這讓自己越過了“這一灘泥潭”。
一名讀者帶來一份禮物——她畫的一幅海洋與礁石的畫,還送給劉楚昕一段話:“希望它能帶給您一些靈感,愿您以后的創作之路如同廣闊海洋,永遠充滿新奇與可能。每一個故事都能像海洋一樣,拍打著讀者的心。”
新聞鏈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4268812/3836227/0?w=1752406049816&uik=tnP0rHdy&share_plat=wechat&sec=66af12f9&contentType=5&historyba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