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閱讀推廣人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
上海出版研究院
閱讀推廣人實踐:角色、挑戰與制度支持
鄧香蓮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出版研究院副院長
數字化時代,閱讀推廣已成為全球范圍內重要的社會文化實踐,其中閱讀推廣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閱讀推廣人作為連接讀者、書籍、知識和文化的中介,不僅推薦書籍,更傳播正確的價值導向,在塑造更加開放、包容與和諧的社會文化生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近年來也逐步重視閱讀推廣人群體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2025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公開征求《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意見,第二章第十五條提出“國家支持全民閱讀推廣隊伍建設,鼓勵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依法從事閱讀推廣,為公民提供社會化、專業化的閱讀指導或者服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閱讀推廣人、志愿者等提供培訓……提高閱讀推廣能力”。
閱讀推廣人的核心素質
研究發現, 閱讀推廣人的核心素質包括三點。一是強烈的閱讀熱情與奉獻精神。優秀的閱讀推廣人通常對閱讀懷有深厚的熱情,并致力于將這種熱情傳遞給他人。與此同時,閱讀推廣人還需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因為組織活動往往需要消耗大量個人時間和精力,甚至需要自掏腰包。二是卓越的創新能力。閱讀推廣人需要具備創新力,能夠根據受眾需求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形式。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活動形式上,還包括利用數字化平臺擴大活動影響力。三是出色的溝通能力。好的閱讀推廣人還需要具備卓越的溝通能力,能夠通過閱讀活動促進社區成員之間的互動與凝聚力。以上三種素質不僅能幫助閱讀推廣人克服實踐中的挑戰,還能夠幫助他們設計出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活動,從而推動全民閱讀事業的發展。
閱讀推廣人的功能與意義
閱讀推廣人在社會文化發展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義。閱讀推廣人有三種關鍵社會功能:一是文化中介者,閱讀推廣人作為連接書籍內容與讀者群體的橋梁,通過活動設計與內容推薦,促進了文化資本在不同群體之間的有效流通與轉化。二是社會動員者,閱讀推廣人通過建立社群平臺,將個體的閱讀行為轉化為更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了具有持續動員力的社會網絡。三是社會學習榜樣,閱讀推廣人以自身閱讀經驗、互動交流方式提供行為示范,為讀者樹立可模仿的榜樣,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與認知工具,引導更多人主動參與閱讀活動。
閱讀推廣人的意義有三點:
一是促進文化資本的流通與轉化。文化資本,即通過教育、閱讀和文化活動積累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是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的重要資源。閱讀推廣人通過策劃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如讀書會、講座、書展等,將書籍中的文化資本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他們不僅推薦書籍,還通過引導討論、分享閱讀心得等方式,幫助受眾深入理解書中的思想與價值,從而將文化資本轉化為個人的認知能力和實踐智慧。
二是增強社會文化的凝聚與共識。在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現代社會中,文化認同感的缺失往往導致社會凝聚力的下降。閱讀推廣人通過建立交流渠道,如線上社群、線下讀書會等,為不同背景的個體提供了共同的文化交流平臺。在這些平臺上,參與者通過分享閱讀體驗、討論書籍內容,逐漸形成了一種基于閱讀的集體身份認同。
三是推動個體行為轉變與社會進步。社會學習理論強調,個體通過觀察、模仿和認知處理,從他人的行為中學習并改變自己的行為。閱讀推廣人通過示范閱讀行為,如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展示閱讀帶來的積極變化,為受眾提供可供模仿的榜樣。這種示范作用不僅激勵更多人參與到閱讀中,還促使受眾通過閱讀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如更加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等,最終匯聚成社會進步的動力。
閱讀推廣組織的形態特征、實踐方式和挑戰
大量民間自發的讀書組織。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資金來源和活動的穩定性。工會背景的讀書會,有堅實的物質和政策支持,能夠高質量持續開展活動;而民間自發的社區讀書會往往缺乏穩定的資金和資源,其運作主要依靠推廣人的個人投入和社區成員的積極參與,因此也面臨資金缺口和人手不足的挑戰。
閱讀推廣人可以通過豐富的閱讀推廣實踐為讀者提供支持和引導,這些推廣實踐活動包括提供閱讀指導和推薦閱讀書單、組織讀書會進行討論和分享、開展互動性工作坊、組織線上共讀平臺等。優秀的閱讀推廣活動往往結合多種實踐方式,活動內容豐富、方式靈活多樣。
研究發現,當前閱讀推廣活動中存在三個挑戰。一是資金短缺與活動持續性難題。缺乏穩定資金來源使得推廣人常常需要自費維持活動,影響了推廣活動的規模化和長期持續性。二是閱讀推廣人員不足問題。閱讀推廣組織個體依賴性強,團隊化運營程度不夠。讀書會還面臨推廣團隊人員更新緩慢的問題。三是數字化傳播與傳統讀書會模式之間的平衡問題。年輕群體適應數字化傳播模式較容易,而老年群體則明顯接受度不足,難以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參與閱讀活動。
政策支持和優化路徑
針對以上問題,研究提出了以下政策支持和優化路徑。
第一,建議支持性政策從“閱讀推廣人”培養轉向“閱讀推廣團隊”建設。在閱讀推廣領域,傳統的政策支持往往側重于“閱讀推廣人”的培養,即通過培訓、激勵和資源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專業能力和熱情的閱讀推廣人。隨著閱讀推廣活動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單純依賴“單兵作戰”的模式已顯露出其脆弱性和不穩定性。未來政策應從“閱讀推廣人”培養轉向“閱讀推廣團隊”建設,只有依靠團隊的力量,才能確保閱讀組織的專業化和可持續發展。
第二,強化對優秀民間讀書組織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建立專項資金與政策扶持渠道,另一方面鼓勵民間讀書組織探索資金可持續的運營模式。民間讀書會在凝聚社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它們不僅是閱讀推廣的重要載體,更是社區成員之間建立聯系、分享思想和情感支持的平臺。然而,許多讀書會依賴于推廣人的無私奉獻和有限的社區資源,難以長期維持活動的開展。活動組織、書籍采購、媒體宣傳等基本開支往往成為組織者的沉重負擔。因此,政府和社會各界可以優先選擇那些運營良好、影響力較大的民間讀書會,在資金和場地方面給予針對性支持,同時鼓勵民間讀書組織探索多元化資金來源。
第三,提升老年人數字化能力,提供針對老年群體的數字技能培訓,線上線下結合推廣老年閱讀。研究發現,許多老年人對數字化工具的使用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政府可以通過開設培訓課程、提供操作手冊或組織志愿者一對一輔導等方式,幫助老年人掌握基本的數字技能,如使用電子書、參與線上討論、瀏覽社交媒體等。這種支持不僅能夠提升老年人的數字化素養,還能為他們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大門。
第四,分層施策,精準支持不同社會群體的閱讀需求。對于兒童與青少年群體,閱讀推廣活動應注重趣味性和互動性,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對于年輕人群體,閱讀推廣活動應結合其職業發展和社交需求,提供更具實用性和吸引力的內容。對于專業與成熟受眾,閱讀推廣活動應注重深度和實用性,滿足其持續學習和知識分享的需求。
第五,構建激勵機制,激發閱讀推廣活力。可以設立閱讀推廣相關激勵機制,定期評選并表彰在閱讀推廣中表現突出的組織和個人。政府可以將閱讀推廣納入城市文化建設考核標準,推動閱讀推廣向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閱讀推廣人在塑造閱讀文化、建設文化生態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在政策支持、推廣人團隊建設和創新實踐等多方面精準施策,將有助于增強閱讀推廣工作的可持續性,并推動全民閱讀活動在數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