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韩国_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_影音先锋中文在线_欧美日韩偷拍自拍

圖片加載錯誤
新聞詳情

一位抖音爆款書操盤手眼中的行業挑戰與轉型路徑

發布時間:2025-07-16 作者: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閱讀量:1082

北京青藍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樂興2002年進入出版行業,職業生涯中的他,經歷了多次行業更迭。“很多同齡或年長的出版人早就不在國內了。”而這位一直在做書一線的操盤手,策劃了近1000種圖書,累計輸出版權100多種。

通過大V帶貨,實現45秒銷售10萬套《這才是孩子愛看的漫畫中國史》;策劃過超級暢銷書《這才是孩子愛看的漫畫數學》系列,榮獲2022年度天貓圖書“童書年度新書”獎第三名。在銷售疲軟的2024年,推出的《女孩,你該如何保護自己》《男孩,你該如何保護自己》銷量均突破了100萬冊,其中《漫畫少年冒險之旅:狼之道》更是突破了單品400萬套……

2025年上半年,公司旗下的《青春期女孩枕邊書》《青春期男孩枕邊書》銷售再破100萬冊。而他也成了行業從業者口中的“生態攪局者”之一。他又是怎樣看待圖書行業現狀、未來市場變化以及機會呢?以下是記者與江樂興的對談。

Q: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 孫玨

A:北京青藍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江樂興

關于新媒體投流

Q:怎么看今年的新媒體端銷售行情?

A:說實話,今年新媒體端的行情不太好。一方面由于新媒體的流量早已見頂,各類目的商家仍在涌入,圖書又是小眾類目,能獲得的流量自然越來越少。另外,在整體流量無法新增的情況下,流量必然越來越貴,ROI(投入產出比)也就越來越低。尤其是抖音商城的商品卡,更是以低價模式引導閉環消費。過去引以為傲的外溢,現在已經低得可憐。想以抖音上的流量引爆到三網,除非你日均出單5000以上,否則三網基本無感。 

Q:有哪些具體的表現呢?

A:2025年上半年,除了哪吒、Deepseek帶來短暫的高峰外,大部分時段內的流量都飄忽不定。以抖音精選聯盟為例,前幾年,能進入銷售排行榜前50名的圖書,近2小時最低的銷量都可以達到800冊左右。但現在,近2小時銷售800冊的鏈接,差不多可以進前10名,排在最后的一名,近2小時銷售可能只有200冊左右了。

Q:新媒體版稅怎么跟作者結算?

A:沒辦法結。如果要打新媒體,版稅這個部分就不能算入。從作者角度看,如果他不打新媒體渠道,整體銷量肯定會大打折扣。如果新媒體起量,多多少少可以帶動三網。對于三網正常銷售的,作者當然可以按版稅結算。如果作者會算賬,放棄新媒體的版稅,實際上比全網銷售都按版稅算掙得多。當然,這也取決于作者的市場地位與行業影響力,不能一概而論。

Q:“青春期男孩枕邊書”“青春期女孩枕邊書”投流費大概多少?

A:可以計算出來。這兩個品僅在抖音平臺上的銷量就有小100萬,按照每單20元的廣告費算,我們和兄弟打品團隊至少投入了2000萬的廣告費用。

Q:投流書的印刷、紙張成本,會極限壓低?

A:其實,并不都是如此。外界很多人看來,我們用最差、價格最便宜的紙張。其實國企和民營機構采購體系不一樣。民營機構通過縮短賬期或是現金采購,談的價格空間自然更大。

Q:投流最難的地方是哪里?

A:最難解決的是素材問題。素材的原創性低、衰減的速度就快。好的素材衰減速度可能慢一些。但是從后臺看,我們鋪上去幾百條、幾千條視頻,投放時才有點反應。也就是說,大家看見的爆款視頻,是經過抖音層層流量池子殺出來的。看不見的視頻,是無數個死掉的素材。

Q:一個品每天平均多少條視頻投放?

A:每天至少更新200條以上,人工成本也挺高的。

Q:通過投流打爆一個產品的具體流程是怎么樣的?

A:首先肯定是選品,不是所有的品都有打爆的潛質。尤其是今年,要實現從0到1,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因為抖音越來越重視產品的權重了。當一個新鏈接上去,最艱難的過程,就是素材的冷啟動與鏈接的0動銷。可以這么說,打爆一個品的前期,都是在微虧的狀態下奮勇前行的。如果你想一點都不虧,還想打爆一個品幾乎很難。除非你有極強的背書,極牛的產品,再配上極牛的文案,以及龐大且垂直的賬號……

Q:青藍除了做書,自己也有投流團隊?

A:對。我們有的品是自己打,有的品,還得和兄弟團隊共同打。

Q:日出多少單,算這個品爆了?

A:以現在行情,一個鏈接在24小時內,能出5000單左右,可以算是爆了。

Q:打爆一款產品,除了投流上量,還有什么比較關鍵的動作?

A:平臺機制是一旦打起來后,特別重視第一波流量的好評率,如果貨不對版,或產品內容不符合消費者的預期,往往很難控制住差評率。差評也不是平臺能控制的,是消費者提供的。比如,你今天出了1萬單,過幾天后,收回來的好評率如果低于80%,基本上這個品就廢了。平臺直接下架了。所以,通過這個邏輯,也可以看出平臺需要好東西,也需要創新性、網感強的產品,好不好,還得消費者說了算。

當下的“新玩法”

Q:今年新媒體投流與以前的路徑還一樣嗎?

A:我覺得,今年抖音平臺的變化對出版社來說是個利好,更傾向于助推好內容。我們觀察到,幾年前一個全新的爆品出來后,后面的跟風品,無論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都能分到流量。但今年,純粹跟風的品都沒有太好的銷量,雖然這不是絕對的,但從整體上來看,大部分的跟風品都消聲匿跡了。這意味著,好產品出來后,平臺有了一定的保護機制,不再是價低為王。另外,抖音平臺的比價系統也比以往要友好得多。

Q:但問題是,出版社還是不知道怎么運作。

A:是的。部分出版社很難拿他們的品,跟當下的社會情緒以及投流邏輯相結合。

這里面可能就存在合作的機會:比如出版社可以和民營公司共同開發一些項目,出版社提供優質的內容,民營公司提供推廣方案與營銷落地,雙方將優質的內容重新激活,就是一種雙贏。如果各自為戰,都存在不同的短板:懂流量的,不一定有好內容,有好內容的,不一定懂流量。

Q:怎么激活?

A:舉個例子,正常做書的邏輯和流程一般是先策劃選題,找作者,再等稿子,然后出版,再去市場銷售。如果按這個流程走,實際上出版社的每個項目都在開盲盒。因為編輯的思維是:我要把這本書做好,就得按我的經驗和感覺去確定價格、開本、印張,甚至包括紙張、裝幀等。這種經驗當然沒問題,尤其是經驗豐富的老師,他們有著極為深厚的出版功底。

但如果要把這本書當爆品打,就非常冒險。因為經驗邏輯是感性的,市場邏輯是理性的。從市場邏輯來看,售價才是最重要的,定價反而沒人看。如果你把它當爆品來打,就得接受爆品的邏輯。比如從你的售價中,拿出70%的空間來做廣告,剩下的30%,還能包得住成本嗎?所以,如何激活,一方面要看內容,一方面要看市場,同時也要看成本控制。當然你會說,沒有哪個出版社能承受得起70%的傭金或分成比例,但也要看你與打品公司采用什么樣的合作方式。總之貨架電商時代,我們只要采用折扣邏輯,就可以將一個品打爆。但在興趣電商時代,則需要采用逆向思維的成本倒推機制,才有機會進入投流的賽道。

Q:除了這些,還有什么部分要調整?

A:封面、書名、廣告詞、開本、內文標題等等,都要適當的調整。內容形式也有可能要變。比如,純文字的需要改成圖文、漫畫的,版式僵化的要改成活躍的,等等。當然這些調整要看具體的產品情況。也就是說,調整后的產品需要有更好的網感與視覺沖擊力。

Q:可以說說與出版社合作的案例嗎?

A:比如和我們關系較好的博月圖書,從去年開始跟青島出版社合作“漫畫新科技”一書。這是一套2023年出的書,基本過了最佳的銷售周期。后來經過重新調整,優化了開本、封面設計與印制成本等,在今年Deepseek與AI特別火的時候,該書經過博月圖書與打品公司的合作,一躍成為了2025年上半年的爆款。據開卷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該書進入了2025年上半年全國圖書排行榜少兒類前30名。

Q:怎么看待出版圈的人說,投流書破壞了行業生態?

A:我只能說,我們是在用真金白銀做生意。比如打一個售價39.8元的鏈接,一單至少要30元的廣告費,1萬單,一天就是30萬元現金支出。這還不包括退貨率以及平臺扣費等。有的出版機構壓根就沒有花過這樣的廣告費,因而在新的市場中失去話語權也是正常情況。至于有沒有破壞行業生態,這個我說了不算。

Q:出版行業做書,尤其是國企社,幾乎不可想象單體項目有百萬級、千萬級的廣告投入。

A:確實。傳統出版跟資本沒有太大關系,但現在做書最大的玩法就是資本+技術。一個中型的打品公司,至少四五十個人,一年至少消耗幾千萬。更別說那些大型的打品團隊,一年365天,差不多平均每天要消耗100萬以上。投得多的時候,差不多一個晚上就會燒掉幾百萬。在這種情況下,賬上還得有余額,不能說這幾百萬元沒了就結束了。另外,一個投流公司至少要200~300個賬號,這是一個基本的廣告系統。就算給每個賬號留3萬元,300個賬號就是900萬元。這意味著,投流公司的賬上,光預充的廣告費用都是1000萬級的。如果按15天貨款回籠的規律,累計消耗的廣告費與在途貨款加在一起,至少得有幾千萬是趴在賬上不能動的。

Q:除了資本,還要有技術?

A:對。不是光有錢就行,有錢不消耗也沒用,消耗了,ROI打不正,更不行。所以說,新媒體的打法是在資本、人力、技術共同驅動下,產生了這個時代的新模式。有的同行可能會不服,但我們先不談產品好壞,就問你花了多少錢?如果打品方,花了幾千萬,甚至1個億,為一本書做廣告,但您的書一分錢沒花,效果當然不一樣。

Q:投流的玩法還能持續多久?

A:純投流靠的是三網分銷來掙錢,如果三網掙的錢不能彌補前端的虧損,那么這個鏈路就玩不下去了。但如果是微付費,我覺得永遠都可以做。要知道,一本新書出版,除非作者有流量,基本上沒有幾個人知道,更不會有人主動去搜他。要想有人搜,就得有流量的驅動。

就像我們前面講的一樣,不管你在什么平臺上賣書,都得有廣告費用的支撐。即使有搜索,還得做好基礎銷量與評價,否則,你打開淘寶、京東、拼多多,連翻好幾頁,都找不到你要找的書。更何況消費者是通過關鍵詞來搜索的,他又不知道你的書名、書號,你的鏈接剛開始的時候也沒有權重,人家根本就看不到你的產品,何談購買呢?

不想投流,出版機構怎么生存?

Q:如果有的出版機構不想做投流書,當下要怎么活?

A:至少要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上,把自己的賬號建起來,并通過這些賬號為自己的產品進行曝光與賦能。成不成,不好說,但至少要動起來,干起來,并持之以恒地輸出。也就是說,出版機構必須要有魄力搭建自己的流量體系、閉環體系。

Q:有很多出版社都搭建了直播間或者在嘗試做短視頻。

A:大部份只是搭個架子,配兩個人去做嘗試,跟全身心投入做是兩回事。怎么干,既需要有一個英明的領導做決策,更需要一個懂流量的操盤手進行專業的運作。否則干了大半年,回頭一看顆粒無收,所有的信心都給澆滅了。

Q:怎么看現在行業從業者所說的,出書即變庫存的情況?

A:從理論上來看,任何一本書都可以找到它的賣點,或者用大數據的方式找到它的讀者。為什么現在很多新書一出就是“死書”呢,其核心原因還是渠道的適配性不對。比如你一個做少兒書的,看到社科書很火,也想玩一把,結果你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營銷渠道,不“死”才怪。還有編輯在策劃這個選題的時候,沒有根據市場邏輯去確定售價,倒推成本。結果光印制成本就高得嚇人,投流吧,沒空間。降低售價吧,成本又高。總之,每策劃一本書,都應當先瞄準出口,抓住熱點與痛點,并行之有效地推出,才可以減少“一出就死”的悲劇。尤其是對于季節性很強的書,都必須趕在應季前一二個月出版,否則,當銷售季錯過了,流量失去了,你的書也黃了。

Q:從現在看,出版社和民營公司比較容易兩級分化?

A:我的感覺是這樣。民營公司的產品過度追逐話題感、焦慮感、實用性,出版社過度尊重他們所擁有的內容——還是在單純地埋頭打磨內容。

Q:從當下來看,怎么評判一本書是成功還是失敗?

A:我認為從營銷的角度來講,不能以爆款去論證一本書的成功與否。有時你即使做了個大爆款,但其他環節沒控制好,也可能掙不到什么錢。比如庫存積壓,售價紊亂,分銷不暢等。有些書并不是爆款,但能順銷,且長尾效果好,反而掙了大錢。總之,評判一本書的成功與失敗不能完全以銷量的多少來定義。相反可以用掙了多少錢,投入產出比是多少來衡量,或許更為客觀。

Q:除了搭建自己的矩陣渠道,產品端該怎么做?

A:做精品,做好品,把圖書的利潤往上提。深耕產品、流量或者深耕自己的渠道,從出版社層面看,也是非常需要機緣才能做起來的。而且還需要專業的人去干專業的事。比如,企業肯定是按照市場化規則去運行。如果你本來就是一家企業,還按照事業單位去運作,肯定必死無疑。

Q:具體講講,出版社要怎么活下來?

A:我們仔細去分析中信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等,這些一路貼著市場運轉的出版機構,不難發現,他們就是市場怎么變就怎么跟。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賣。

然而,大部分傳統出版社依然把自己定義為工廠。當渠道崩盤式地消失后,對于工廠店來說是最致命的。當你的渠道力量不夠,就沒有自救能力,等于沒了手腳,只剩下軀殼。這個軀殼就是出版社的產品,但產品永遠無法直接觸達終端。現在的問題是,觸達機制日新月異,稍微遲疑一下,就錯過了一個時代。

不過現在大部份出版社也都行動起來了,雖然節奏慢點,但也在咬牙做新媒體,不掙錢也去做,從某種意義來講,這些動作都會奠定自己的陣地。也就是說,出版社除了做產品,把自己當作廠家以外,還得把門店經營好,廠店結合,并且這是一個動態結合的過程,不是固化的實體店或線上店。當然,直播間、短視頻的制作,越往后,對經驗技術要求越高。不比剛開始的草莽時代,誰上誰就掙錢,現在是存量時代疊加產能過剩,沒有專業化的運營,想在一片紅海中殺出重圍確非易事。

Q:您怎么理解市場低迷這個事情?

A:我在兩年前,就預測到這個市場肯定會難。現在經濟增長到一定程度,會進入瓶頸期,萎縮后大家不敢消費。在經濟下行周期,出版業怎么做,這是一個核心問題。回頭看看,我們經歷了出版行業的各種起起伏伏,年年難過,年年過。回頭一看,過去的其實都是最好的。就像我們現在,都說市場不好,說不定明年回頭看,今年反而是最好的。其實,我們做生意或者做書,包括我們的人生,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當下。過去已經過去,未來也不知道會怎樣,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今”。 

Q:所以,這種市場,我們要怎么做?

A:經濟下行周期,第一,我們的產品要著重解決社會情緒問題,第二,怎樣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如果你的產品沒有很高的性價比,又沒有一個很好的情緒價值與獲得感,消費者怎會為你付費呢?從消費端口看,大家口袋里有錢還是沒錢?不完全是決定性因素,而是你得給他一個足夠的購買理由。因此,現在既要把消費者當上帝,又不能把消費者當上帝。只要你通過文案或素材,給到他一個不買就后悔的理由,一本書幾十元,或上百元錢,相信現在的人還是完全可以消費得起的。關鍵問題是,你不要給消費者講:這本書是誰編的,用什么紙張、誰給畫的,采用了什么開本。其實這些東西,對于消費者來說,并沒有多大的興趣。

相反,消費者需要知道,這本書能幫我解決什么問題,能給我帶來什么收獲。比如“這本書能讓你戒煙”“這本書能讓你不再抑郁”或者看完這本書能年入百萬,馬上能解決單身問題等等。當然,書的門類各式各樣,任何營銷方案都不可能做到一招鮮吃遍天。總之,不管你做什么書,賣什么書,都得找到這個人群的需求點與痛點,才能促使他為之付費。

Q:您覺得,未來出版能存活取決于哪些因素?

A:取決于有沒有特色。如果沒有特色,就很難存活或者說掙不到大錢,只能掙小錢、辛苦錢。因為高銷量,低利潤的時代,已撐不起高支出的內容投入了。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就得接受銷量少點,也要利潤高點。但你要想利潤高,就得東西好。你的東西本來就不值錢,怎么能賣出高價錢呢?所以未來的出版,能否存活,完全看你能否推出內容好,價值高,還能讓消費者樂于接受的產品。